意见反馈

致北京文艺网国际华文诗歌奖组委会

投稿作品全录

2013-08-18 16:26:53

                                   致北京文艺网国际华文诗歌奖组委会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
     在此,本人以最诚挚的情感向各位老师表达感谢!自去年7月15日起,一年一度的诗歌奖盛会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我也在此期间得到了非常多的有益的学习和帮助,能参加这项受人瞩目的诗赛也深感荣幸!诗歌历来有文学明珠的美誉,表达着人类最高尚的情感,技艺最精湛,陶冶着一代代的文人骚客。
     自白话文运动以降,人们逐步的使用白话文作为交流、书写等一系列文艺活动的文字,脱离了文言文的限制而步入了新的发展,途径民国翻译国外名诗,人们争相模仿的时期,诞生了诸如艾青、徐志摩,冯志,林徽因,刘半农等一批创作丰厚的诗人;共和国成立以后,新诗不断发展,国人的眼界开阔了,收到了欧美现代诗潮的影响,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都给予过新诗营养,更诞生了以朦胧诗为标识这一特殊时期的具有巨大社会影响力的诗人。新诗发展至今,也诞生了许许多多的流派和代表诗人,这源于一种诗歌古老血缘的活力。
    回顾了这些诗歌发展的历史 ,让我想起过去懵懂的学生生活,和同学、老师的生活如今仍历历在目,然后生活并不是温柔乡,生活需要每个人的努力,每个人坚守自我。
    学习诗歌六年有余,途径的喜悦和痛苦难以言表;能够参加此次诗赛,深感荣幸,也倍感兴奋,这兴奋源于对诗人这份荣誉的渴望,诗歌史向我们表明,一种文字的创造力会在她丰富的社会活动中自我完善,并且以不可思议的方式震撼着我们的心,让人温暖、让人拥抱希望和梦想。

    本届诗赛的举办高举诗歌的旗帜,并秉承如下信念:

        语言是文化之根。诗以其对开拓创作方式的专注,握紧语言和思想之根。
        设立当代华文诗歌将,意即主动深入当代华文创作,把握其语言的、形式的、追问和反思人生经验的所有层次,在全球复杂语境中,参照古今中外诗歌资源,寻找和确立有效的判断标准。
        三千余年持续创造性转型的华文诗歌传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现象。自《诗经》之风、屈原之辞以降,华夏文化以汉字为基,以时间为轴,用璀璨如星空的诗人个性和无数杰作,验证了自身的生命里。艰难曲折的二十世纪,不仅没捶折这生命,反而反而激发出它超强的自我更新能量。由此,诗人自信,立足于华文诗歌的深闳内美,去维系和沟通普世人性之大美,是值得的。


     至2013年7月15日该年度诗歌奖投稿截止之日,共收到诗作近八万首,诗集百余部,足可以称得上是创世之举,意义非凡;评选出的计选出诗作奖得主候选人185名,诗集奖得主候选人25名,在此炎炎夏季,向老师们表达深切而诚挚的敬意!
   
        然而作为一名诗人,我渴望能够被评委老师选中,进入到候选名单中,然而事与愿违,本人并未进入初选名单,我想这和老师们的综合考虑有关,毕竟这是一次涉及到如此众多的投稿者的诗歌盛世,站得高总是可以看得更远,更明白未来的方向;然而最谨小慎微的举措都有可能改变任何人的命运,正如南美洲扇动翅膀的蝴蝶,可能引起的一场飓风,此所谓蝴蝶效应。
       
        本人以一名年轻诗人的身份,向北京文艺网国际华文诗歌奖组委会写下这封信,出于以下几点原因,望各位老师体谅:
        1) 此次国际华文诗歌奖的意义重大,不仅表现于奖励优秀的诗作,更有为新诗寻找标准的责任所在,为未来的诗歌奖奠定坚实的基础,引领诗歌创作的方向,为优秀的诗人创造栖息的空间,使优秀诗人们能够薪火香传,互相取暖。
        2)习诗多年有余,自觉以进入了诗歌的领域,并且创作出了不少可观的诗篇;对于诗的形式、内容方面还有待于挖掘,但诗人本身并未就此止步不前,而是不断地思考、观察、体悟着生活的变化,这都是年轻诗人值得期待的地方。
        3)大赛秉承的诗歌理念致力于开创一代诗歌盛世,恳切的希望组委会能够设立一项鼓励年轻诗人的诗歌奖项(如最佳潜质奖),在保证公平评选的基础上,也能够客观的反应诗歌创作生态分布,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艺术氛围.
        4)诗歌需要新鲜的血液,更有助于诗坛的良性发展!

       
       

   
        能够参与此项意义非凡的诗赛,是我的荣誉和幸运,借此由衷的表达对诗赛的祝福,希望她能够越来越好,越来越全面的发展,承载着一代人的梦想!
       
       
                 至此
                              敬礼!
       
                                                                               曾鸣
                                                                        于2013年8月18日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