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反馈

倾听梵高

诗讯

2021-08-21 12:47:16

  述说梵高一生的百余封信件,2021年中文珍藏版

  艺术家杨佴旻作序!附赠80页画册及文创笔记本,倾听梵高生命的炙热与孤独



  《倾听梵高》

  作者:〔荷兰〕文森特·梵高

 出版社:中国出版集团 | 中译出版社出版

  出版时间:2021年3月
  三联中读:<https://j.youzan.com/VfYjU2>


  内容简介:


  梵高的画作如同日光般耀眼璀璨,他的书信则如同银月,悄声诉说着这位伟大画家颠沛流离的一生。梵高写给弟弟提奥的信多达652 封,提奥是梵高的“至亲、知音和支柱”,没有他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支持,就没有梵高画作的诞生。

  本书以梵高的艺术生涯为主线,汇编了记录梵高生活和艺术创作的代表性信件。上册收录了梵高与提奥在1873—1883 年间的通信,记录了梵高早年的生活状况和正式开启绘画生涯的经历。通过梵高诉诸笔端的倾诉,我们可以真正了解这位在世人眼中“一事无成”的“窘迫者”是如何辗转踏上绘画之路,并通过超乎常人的勤勉去点燃自己的绘画天赋的。下册收录了梵高与提奥在1883—1890 年间的通信,记录了梵高不同时期的经典作品及其创作过程,并通过“荷兰时期”“巴黎时期”“阿尔勒时期”“圣雷米时期”以及生命的最后阶段即“奥维尔时期”将梵高的绘画之路串联起来,它们分别代表了梵高艺术生涯的起点、过渡期、求索期、风格形成期和创作巅峰期。从梵高对这段岁月的描述中,我们窥探到了他对艺术、人生的“炙热”和“绝望”。而梵高的作 品连同他的信件,也见证了一位天才艺术家的诞生和陨落。

  对于梵高,或许除了阅读他的书信、欣赏他的经典画作,聆听他诉诸笔端的独白,方能真正读懂梵高。《倾听梵高》套装包括《倾听梵高》书信集(上、下册)、《梵高说画》画册及文创笔记本。



  作者简介:


  文森特·梵高

  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出生于荷兰乡村的新教牧师家庭,早年做过职员和商行经纪人,当过矿区传教士, 最后投身于绘画。

  他早期画风写实,主要是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1886年在巴黎结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在接触到日本浮世绘作品后画风巨变,画作由早期的沉闷、昏暗变得简洁、明亮和色彩强烈。

  年,梵高在精神错乱中开枪自杀,年仅37岁。

 编辑推荐:

  精美函套中文收藏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杨佴旻作序推荐!

  大量精选信件,翻译优美准确,优质阅读体验,匠心品质,亲民价格。

  近70幅全彩画作全放送!免费附赠精美插图手账,大师伴你同行。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却只看见冒烟。”

  走进梵高内心深处,聆听他生命的炙热与孤独。

  散发着生命活力与芬芳的书信,道尽人间的苦难与希望。

  一本书读懂梵高的一生。

  最好的纪念就是再读一遍梵高,再看一遍梵高。

  在低谷时翻看,你会看见自己;在顺境时翻看,你将看见世界。

 名人推荐:

  多年前,当我阅读过梵高,我说文森特不能只是观看,更需要聆听,观看太表浅了,天才的轨迹神秘而不可捉摸,只用一双眼睛是不够的。

  ——杨佴旻
  艺术家、诗人、教授

  天生梵高,把生命献给艺术,又生西奥(提奥),把生命献给哥哥。否则世上纵有梵高其人,必无梵高其画,今日面对《向日葵》和《星光夜》(《星月夜》)的神奇灿亮,全世界感动的观众,都要领西奥(提奥)的一份情。

  ——余光中
  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

  目录:

  书信集目录:

  第一部

  年 6 月—1881 年 12 月

  年 6 月,伦敦

  年 4 月,拉姆斯盖特

  年 7 月,艾尔沃斯

  年 1 月,多德雷赫特

  年 5 月,阿姆斯特丹

  年 7 月,埃滕

  年 12 月,博里纳日

  年 10 月,布鲁塞尔

  年 4 月,埃滕

  第二部

  年 12 月—1883 年 9 月

  年 12 月,海牙

  第三部

  年 9 月—1886 年 3 月

  年 9 月,德伦特

  年 12 月,尼厄嫩

  年 11 月,安特卫普

  第四部

  年 3 月—1890 年 7 月

  年 3 月,巴黎

  年 2 月,阿尔勒

  年 5 月,圣雷米

  年 5 月,瓦兹河畔奥维尔

  画册目录:

  暴风雨中的斯海弗宁恩海岸

  纺织工

  耕田的农夫和种土豆的女人

  戴白色帽子的农妇头像

  吃土豆的人

  茅草屋、破旧谷仓和弯腰的女人

  村舍、农妇和山羊

  秋景

  有四棵树的秋景

  留着胡须的老人

  蒙马特山前的采石场

  铃鼓咖啡馆里的阿戈斯蒂纳·塞加托里

  一双鞋

  有云雀的麦田

  树和灌木丛

  唐基老爹

  精彩试读:

  《倾听梵高》序

  真正的艺术家都是强者,是超越已有美术范式、我行我素的个人至上者,他们是历史的脊柱,一个世纪也就那么几个人。

  文森特·梵高,一位狂热而理性的天才画家。说他狂热是因为他激烈滚烫的作品,他的阿尔勒,他的星空,他的向日葵,他为爱割下的耳朵。文森特为燃烧而生。在我看来文森特与疯子没有任何关系,不过是一双双世俗的浊眼怎么可能识得一颗透彻的内心?

  说他理性,是他的每一笔绘画都是激情的理智。他流动而理性的笔触,他很多签名是隐藏在画面中的,那么完美,甚至不可思议。他对德拉克罗瓦、米勒等艺术家作品的判断与认知,都体现出他的敏感,锐利,独到和理性。在文森特身上艺术的成熟充分表现于他内心的坚定,他像鞋匠那样耕耘他的画布。他坚信有一天全世界会学拼他那难拼的名字Vincent Willem van Gogh(文森特 ? 威廉 ? 梵高)。

  多年前,当我阅读过梵高,我说文森特不能只是观看,更需要聆听,观看太表浅了,天才的轨迹神秘而不可琢磨,只用一双眼睛是不够的。《 倾听梵高 》是梵高的亲笔诉说,他和弟弟提奥的通信详尽地纪录了他的思考、创作与人生愿 望,本书分上下两册,画册卷则让您目睹文森特笔下提及作品的完整面貌。

  文森特将满腔热火化为奔腾的色彩与恣意的笔触。他用“ 充沛 ”来表述他的色彩。而在世俗者的眼里他却是疯子梵高,他的创作是疯癫,他的色彩是病态。想想吧,在当时,在那些真正的“ 病人 ”眼里,面对那样的文森特·梵高,他 们怎么可能会有别的表述?我却要对文森特说:当你被世俗的理论和画坛所抵制的时候,伟大的梵高诞生了。

  梵高,这位天才,有生之年不被当时巴黎的主流艺术圈所接纳,他确实很落魄。1888 年初春他南下阿尔勒,在那座小镇,在大约 15 个月的时间里。他完成了《 星空 》《 罗纳河上的星夜 》《 阿尔勒的朗卢桥 》《 夜间的露天咖啡馆 》等作品。

  梵高说:“ 对于我来说,夜晚看上去比白天更具有活力、更丰富、更具有色彩,晚上画画,天上有闪烁的星星,地上有迷离的灯火,那画面很美,就是安详的作品。”文森特的绘画对象是他最熟悉的景物:原野、农民、一束野花、一朵向日葵、一筐土豆、一片天空,都付诸了他极大热情。他纯粹而丰富,他的艺术散发着生命的活力和泥土的香气。

  文森特在那样压抑和苦闷的岁月,一定是借助了一只上帝之手,不然怎么会有如此璀璨的画面?

  文森特在给提奥的信中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却只见冒烟。但是总有一个人,总有那么一个人能看到这团火,然后过来陪我一起走。”文森特是困顿的,然而你又是何其幸运,在你离开之后,有成千上万个人陪着你。

  你已是天空中的太阳。

  ——杨佴旻
  艺术家、文学博士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西班牙康普斯顿大学教授

  1878年 7 月,埃滕

  我借助着小灯笼的亮光给你写这封信,蜡烛快要熄灭了。上周,在艾尔沃斯的牧师琼斯先生的陪同下,父亲和我一道去了布鲁塞尔,见了牧师德荣先生和赫姆斯培训学校的柏克马校长。这所学校开设有 3 年制课程,而你知道,在荷兰,这样的学习最短也需要 6 年。他们不要求你在完成课程之前申请传教士职位,而是要求你有能力为百姓举办通俗又有趣的讲座;讲座要简短有趣,不能太长或太深奥。他们考虑更多的是符合实际工作的能力和发自内心的信念。做到这些仍然有许多障碍需要克服,因为人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经过长期练习才能培养起严肃而富有感情、流畅又轻松的讲话能力。你讲的话必须有意义、有目的和说服力,能激励听众,使他们对真理的信仰坚信不疑。

  布鲁塞尔的先生们想让我在那里逗留 3 个月,以便更好地了解情况,但那需要极大的开销。目前,我待在埃滕也只是作一些准备工作。我将试着写一些对今后有用的作文。我昨天写了一篇关于芥菜种比喻的作文,长达 27 页,我希望其中有些不错的地方。我正在写一篇作文,关于卢浮宫中伦勃朗的油画《木匠之家》。

  那天晚上,从津德尔特乘车回来后,父亲和我散了一会儿步。红彤彤的太阳沉落到松树林后面,水塘映照出傍晚的天空;荒野与黄、白、灰色的沙滩连成一体,充满了丰富的情感。你瞧,人生中总会有一些时刻,万事万物(包括我们的内心世界)都充溢着安宁与情感。我们的一生,似乎就是一条穿越荒野的道路,但又不完全如此。

  田野如此美丽,人们正在地里收割玉米。土豆快成熟了,叶子也开始枯萎,荞麦上开满了美丽的白花。这里有各种美丽如画的作坊,夜里有灯光时尤其美丽。工人们都有各自的生活圈子和需要从事的工作,只要我们愿意倾听他们的心声。

  现在,正是街道清洁工们赶着白色老马套车回家的时候。赶车人穿着一身脏兮兮的衣服,似乎已经在贫穷中深深扎下了根。比德格鲁大师在《 穷人的长凳 》中画的那一队或那一群穷人更穷。那幅画总让我感到震撼。非常奇特的是,每当看见那些孤独、贫困、痛苦的人们难以形容、无法言喻的凄凉景象,看到他们的结局或者他们的极端境况时,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上帝。


  我画了一幅临摹埃米尔·布雷东的《 礼拜天的早晨 》的铅笔素描,我非常喜欢这幅作品!你找到了充实自己内心生活的东西,我很高兴。这正是艺术伟大之所在,是那些用思想和心灵进行创作的艺术家的作品之所在,是那些充满精神力量和生命力的语言和事业之所在。艺术的表现力真丰富!你只要记得自己见过的东西,就不会感到无所事事,也不会真正的孤独。





  (编辑:夏木)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